• Blog,  日日講羅浮,  白水專欄

    拿破崙加冕典禮

    日日講羅浮 拿破崙加冕典禮 Le Sacre de Napeleon 布油畫 6.29米 x 9.79米 畫家:大衛(1748-1825) Jacques Louis David 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舉行拿破倫加冕,主禮者應是教皇庇護七世,但畫中呈現的教皇像是個多餘人物。大衛用三年功夫畫成這幅巨作,面積六十多平方米,在羅浮宮內是第二張巨作;論面積最大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耶穌將水變酒的那張。我們可以在凡爾賽宮見到同樣的一幅,但那幅是在拿破崙失敗後,畫家自我流放到布魯塞爾時完成的。該畫是1825年完成,拿破崙死後四年。畫中歷史的背景是這樣的;拿破崙自1799年以來已是法蘭西的至高領袖,他逐步奪權,終於在1804年稱帝,要承繼傳統,請教皇來替他加冕,儀式長達十小時,拿破崙最終是自我加冕。革命期間,教會被禁止活動,許多教士修女被迫還俗,教會財產被沒收歸國家所有。拿破崙重新肯定教會,容許法蘭西人民信奉天主教,但在革命期間沒收的教會財產,教會不能再有異議。與教會修好的過程極為困難,在拿破崙心中,他的權力並非來自上天,而是來自人民;這可解釋拿破崙自我加冕的原因。

  • Blog,  日日講羅浮,  白水專欄

    拿破崙在埃盧戰場上

    日日講羅浮 拿破崙在埃盧戰場上 畫家:格羅 Baron Antoine-Jean Gros(1771-1835)布油畫 格羅帥承大衛,1790年以官方戰地記者身份隨拿破崙赴戰場。這幅是關於法帝國與布魯士及俄國聯軍一場苦戰的場境。這場戰爭,法方七萬五千人,三百台炮,對方多法方五千人及多一百多台炮。兩方死傷慘重;法方死三千,布俄一方死七千,傷二萬餘人。戰事發生在1807年2月8日,這幅畫是嘗試記載2月9日法方戰勝的場景。拿破崙在戰爭後一天到現場視察,前呼後擁的是軍醫及還生存的將領。

  • Blog,  日日講羅浮,  白水專欄

    蒙娜麗莎

    日日講羅浮 蒙娜麗莎 La Jocande, Portrait de Mona Lisa 畫家: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木板油畫 0.77米 x 0.53米 成於1503-1506年間 這幅畫有多種叫法,分別是La Joconde和Mona Liza中譯一般跟後者,譯成蒙娜麗莎或蒙娜麗莎的微笑。 La Joconde是法文,原文意思是Giocondo。瓦薩里(Vasari)寫過一本很多後人都樂於引用的畫家傳記,其中提及達文西是受一名Giocondo紳士之托為他的夫人Mona Lisa(1479-1495)畫象。故有以上兩種稱謂。但要注意,瓦薩里的資料也不一定十分可靠。瓦薩里強調達文西用藝術模仿自然的一面,他特別指出蒙娜麗莎的咀唇好像不是畫出來的,是真實的肉質感覺。

  • Blog,  日日講羅浮,  白水專欄

    聖母之死

      日日講羅浮 聖母之死 La Mort de la Vierge 高3.69米 寬2.45米 畫家:卡拉瓦 Michelangelo Merisi,綽號 Le Caravage 1601–1605或1606年間完成這作品 畫家生於1571年,卒於1610年。意大利名字一般稱為Caravagio,那應是慣用的綽號,全名比較長。 若我們看過由Dan Brown 小說改編的「達文西密碼」一片,一定見過這張畫。一開埸,館長被修士槍殺於羅浮宮長廊內,遇害地點就在這幅油畫前。 卡拉瓦這幅畫,在當時引起的震動,恐怕不低於Dan Brown 的小說。 聖母瑪利亞死了,穿著紅色袍,頭無力地朝下墮,左臂無力地垂下,腳是腫脹的,整體很形象地呈現聖母的遺體,只有頭上光環表示她的神聖性,其他的因素,只能給觀看者一個訊息,聖母是跟普通人一樣。周圍的宗徙們面目不清,要揦是消失於幽暗中,要揦是用手掩蓋著面容。左邊的老頭子可能是聖伯多祿,跪在旁邊的可能是聖若望,那個孤獨的女士一般認為是瑪大利納。

  • Blog,  日日講羅浮,  白水專欄

    在室內的農民一家

    日日講羅浮 在室內的農民一家 Famille de paysans dans un intérieur 畫家:勒南兄弟 Louis-Antoine-Mathieu Le Nain 1642 布油畫 113cm x 159cm 一般畫書認為是大哥路易的作品,保守說法是勒南三兄弟其中一人或多人合作的畫作。路易、安托尼、馬蒂厄三兄弟生於法國北部的Laon農村,他們的畫主要是取材自當地的農民生活。 畫的場景是一個農莊某間房,三代人靜坐在那裡,沒有什麼動作,其中一名孩子正吹六孔笛,他們全部聚精匯神地望著望他們的人。色調樸實,有白、灰、赭石色、綠藍色,加上貫穿畫面的一種憂鬱使人容易產生憐憫感,同情窮農民的生活,但奇怪的是年長的婦人持的酒杯不是一般的農家的用品,是一隻有腳杯。有些畫評人甚至把畫的主題拉到宗教上去,婦人的紅酒及中間農夫分麵包,像是最後晚餐中耶穌分餅的儀式。

  • Blog,  日日講羅浮,  白水專欄

    薩摩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日日講羅浮 薩摩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La Victoire de Samothrace 公元前190年左右 高3.28米 勝利女神在1863年於愛琴海西北部薩摩色雷斯島被發現,現放在羅浮宮Daru樓梯上,呈現出非常戲劇的氣氛。雕塑高過三米,原放在島上海邊懸崖上,望著大海,可以想像那種氣勢;海員從遠地回家,經過海口肯定可見她。 希臘人喜歡以有翼的女性為勝利女神的造型。這尊勝利女神像是為紀念島上居民一次海戰勝利而作的。 勝利女神的頭一直找不到。雖然不完整,但不損這雕塑的江湖地位。她與蒙娜麗莎和維納斯女神一般被稱為羅浮三寶。

  • Blog,  日日講羅浮,  白水專欄

    施洗若翰

    日日講羅浮 施洗若翰 Saint Jean Baptiste 高0.69米 闊0.57米 畫家:達文西 Leonard da Vinci (1452-1519) Comments 畫家的名字是誤會的翻譯,有人譯作達芬奇,或其他古古怪怪的譯名。但是用慣了,也不能再改過來。達文西或達芬奇都是按音譯 da Vinci,其實,意思是「芬奇(地方名)」的,不是姓,也不是名。我們五四的文化人製造這個名給這位在文藝復興時期非常偉大的畫壇巨匠。雖然名聲這麼大,但他存世的作品不超過一打。這一幅是羅浮宮達文西作品五張中其中一張。一般畫史家認為這是達文西最後一張作品,他離世時67歲。這幅畫是在1515-1519期間完成。當時他被剛登位的法皇法蘭西一世邀請,從意大利到法國居留,法皇送他一個大古堡,這幅畫就是在Amboise堡完成的。1519年,他死在那裡,留下不少手稿筆記在法國。

  • Blog,  日日講羅浮,  白水專欄

    在室內的農民一家

    日日講羅浮 在室內的農民一家 Famille de paysans dans un intérieur 畫家:勒南兄弟 Louis-Antoine-Mathieu Le Nain 1642 布油畫 113cm x 159cm 一般畫書認為是大哥路易的作品,保守說法是勒南三兄弟其中一人或多人合作的畫作。路易、安托尼、馬蒂厄三兄弟生於法國北部的Laon農村,他們的畫主要是取材自當地的農民生活。 畫的場景是一個農莊某間房,三代人靜坐在那裡,沒有什麼動作,其中一名孩子正吹六孔笛,他們全部聚精匯神地望著望他們的人。色調樸實,有白、灰、赭石色、綠藍色,加上貫穿畫面的一種憂鬱使人容易產生憐憫感,同情窮農民的生活,但奇怪的是年長的婦人持的酒杯不是一般的農家的用品,是一隻有腳杯。有些畫評人甚至把畫的主題拉到宗教上去,婦人的紅酒及中間農夫分麵包,像是最後晚餐中耶穌分餅的儀式。

  • Blog,  日日講羅浮,  白水專欄

    薩摩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日日講羅浮 薩摩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La Victoire de Samothrace 公元前190年左右 高3.28米 勝利女神在1863年於愛琴海西北部薩摩色雷斯島被發現,現放在羅浮宮Daru樓梯上,呈現出非常戲劇的氣氛。雕塑高過三米,原放在島上海邊懸崖上,望著大海,可以想像那種氣勢;海員從遠地回家,經過海口肯定可見她。 希臘人喜歡以有翼的女性為勝利女神的造型。這尊勝利女神像是為紀念島上居民一次海戰勝利而作的。 勝利女神的頭一直找不到。雖然不完整,但不損這雕塑的江湖地位。她與蒙娜麗莎和維納斯女神一般被稱為羅浮三寶。

  • Blog,  日日講羅浮,  白水專欄

    大獅身人面臥像

    日日講羅浮 大獅身人面臥像 Grand Sphinx de Tanis (時期無法肯定) 高:1.83米 闊:4.80米 粉紅花崗石 Tanis是古埃及二十一及二十二朝代的首都。這尊雕像在1825年在阿蒙-列神廟廢墟中找到,準確時期無法肯定,約在四千年前後。 阿蒙是古埃及的主要國家神,後來與Re(列)合併為太陽神。阿蒙法語是Amon,英語是Amun。 若你從羅浮宮Sully入 口處進入埃及部門,一定可碰上這個威儀十足的帶粉紅花崗石雕成的獅身人面巨像。它是在埃及境外大的獅身人面像代表作。石雕手工精細,表面打磨潤滑。獅子坐 著,身體肌肉緊張,爪伸出,給人的感覺是它隨時可以從靜態一變而成猛烈的攻擊姿態。胸口處有埃及古文的刻文,但鑑定為經過多次竊改;因此構成考古學家們確 定其時期的困難,有種說法是公元前1850年,亦有說法是公元前2550年的作品。